一、主要性能參數
(一)處理風量
定義與意義
處理風量是指脈沖式布袋除塵器在單位時間內能夠處理含塵氣體的體積,通常用立方米 / 小時(m3/h)來表示。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性能參數,它決定了除塵器的處理能力大小。例如,在一個大型的水泥廠,產生大量的含塵氣體,就需要除塵器有較大的處理風量來滿足生產需求。
處理風量的大小與除塵器的規格、布袋數量、風機功率等因素密切相關。如果處理風量不足,會導致部分含塵氣體無法及時處理,影響除塵效果;而處理風量過大,可能會使氣體流速過快,縮短粉塵在布袋上的停留時間,同樣不利于除塵。
確定方法
處理風量的確定需要考慮粉塵產生源的工況,包括生產設備的產塵量、生產工藝的連續性等因素。一般是通過對生產流程進行詳細的調研和測試來確定合適的處理風量。例如,對于一個焊接車間,根據焊接設備的數量、焊接工藝產生的粉塵量以及車間的通風情況,計算出每小時產生的含塵氣體體積,從而確定脈沖式布袋除塵器所需的處理風量。
(二)過濾速度
定義與意義
過濾速度是指含塵氣體通過布袋的速度,單位一般是米 / 分鐘(m/min)。它反映了氣體在布袋表面的過濾情況,對除塵效率和布袋的使用壽命都有重要影響。較低的過濾速度可以使粉塵有足夠的時間沉積在布袋表面,有利于提高除塵效率,但會增加設備的占地面積;而過高的過濾速度可能導致粉塵來不及被布袋攔截,穿透布袋,降低除塵效果。
確定方法
過濾速度的選擇要根據粉塵的性質(如粒徑、濃度、粘性等)、布袋的材質和規格來確定。例如,對于粒徑較小、濃度較高的粉塵,通常選擇較低的過濾速度,一般在 0.8 - 1.2m/min 之間;而對于粒徑較大、濃度較低的粉塵,過濾速度可以適當提高到 1.5 - 2.0m/min。
(三)壓力損失
定義與意義
壓力損失是指含塵氣體通過脈沖式布袋除塵器時,在除塵器進出口之間產生的壓力差,單位是帕斯卡(Pa)。它是衡量除塵器運行阻力的一個指標,主要由布袋的阻力、氣體在除塵器內部流動的阻力(包括管道、彎頭、灰斗等部分)組成。壓力損失過大,會增加風機的能耗,降低系統的運行效率。
確定方法
壓力損失可以通過在除塵器進出口安裝壓力傳感器來測量。在設備運行過程中,實時監測壓力損失的變化,正常情況下,脈沖式布袋除塵器的初始壓力損失一般在 1000 - 1500Pa 左右,隨著布袋上粉塵的積累,壓力損失會逐漸增加,當達到一定限度(如 2000 - 2500Pa)時,就需要進行清灰操作。
二、除塵效率的衡量方法
(一)濃度法
原理與操作
這是最常用的衡量除塵效率的方法。通過測量除塵器進口和出口處粉塵的質量濃度來計算除塵效率。具體操作是在進口和出口處分別設置采樣點,使用粉塵采樣器采集一定體積的含塵氣體,然后通過稱重法或其他分析方法(如光散射法、β 射線法等)確定粉塵的質量濃度。
除塵效率計算公式為:
為出口粉塵濃度。
適用范圍與局限性
濃度法適用于各種類型的粉塵和不同規模的脈沖式布袋除塵器。但是,它的準確性依賴于采樣的準確性和分析方法的精度。如果采樣過程中存在誤差,如采樣點位置不合理、采樣體積不準確等,會導致計算出的除塵效率與實際情況有偏差。
(二)重量法
原理與操作
重量法是一種比較直接的方法。在一定時間內,分別收集進入除塵器的含塵氣體中的粉塵總重量和經過除塵器處理后排出氣體中的粉塵總重量,然后通過計算兩者的差值與進入粉塵總重量的比值來確定除塵效率。
操作過程需要使用專業的粉塵收集裝置,如旋風式采樣頭和濾膜,對進出口的粉塵進行收集,然后在實驗室中精確稱重。
適用范圍與局限性
重量法準確性較高,但操作相對復雜,耗時較長。它主要適用于實驗室研究或對除塵效率要求較高、精度要求嚴格的場合。在實際工業應用中,由于操作復雜,不太適合實時、連續地監測除塵效率。